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心臟移植的歷史

近日又接獲一個任務,那就是得寫寫有關心臟移植的東西,上去醫學資料搜尋網站PubMed,用History of heart transplantation當關鍵字搜尋,看到了一篇由哈佛醫學院的醫學博士Dr. D. K. C. Cooper寫的回顧性文章,標題就是寫Christiaan Barnard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heart transplantation. 這篇文曾在日本大阪公開發表過,然後刊登在2001年的Journal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這本醫學期刊,裡面是描述第一位進行心臟移植手術的外科醫師Christiaan Barnard (貝納德) 跟他如何開始心臟移植的過程,心想既然要寫有關心臟移植的東西,當然得就其歷史背景開始了解,也跟各位忠實的格友分享一下。

Christiaan Barnard (貝納德) 出生在西元1922年,出生地是位於南非開普敦車程六個小時的Karoo town of Beaufort West,這個小鎮後來因為貝納德的偉大成就,還特地在小鎮為他設立了博物館來表彰他的成就,他的父親是教堂裡的牧師,他的母親則是幫忙彈奏教堂裡的風琴,而他的工作就是當他母親在彈奏風琴時幫忙擠壓風箱,後來他自嘲心臟並不是他生命中第一個擠壓的東西,家裡環境不是很優渥,因此家裡四兄弟日子過得並不奢華,教育上,貝納德進了開普敦大學醫學院當起了醫學生,成績並不是特別突出,只能算是中等程度,畢業後貝納德在開普敦附近的小鎮當起家庭醫師,不幸的後來因為跟開業同伴的問題他回到了開普敦,後來完成了以結核菌腦膜炎為題的論文而拿到MD (medical doctor) 的學位,然後他在Groote Schuur醫院完成外科住院醫師的訓練,過程中他對新生兒先天性小腸閉鎖產生了興趣,後來也因為這一方面的研究讓他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拿到了PhD博士學位。

西元1956年,他拿到了在明尼蘇達大學有關心臟手術的獎學金,於是他在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里斯市(Minneapolis)過了很充實的兩年,這期間他在Owen Wangensteen領導的外科部下接受Richard Varco和C. Walton Lillehei (這一位就是有名的開心手術之父--里拉海)的指導,他剛好見證了開心手術的歷史,並且從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的技巧,他自述這兩年是他這輩子最興奮的時刻。

在貝納德準備回到南非時,當時的外科部主任Owen Wangensteen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希望可以讓貝納德可以帶一台心肺機回到南非,如此這般才可以讓貝納德在南非發展開心手術,當然貝納德善用了這個禮物,在南非成立了很棒的心臟外科團隊,完成了很多成功的先天性心臟病手術跟瓣膜手術,Dr. Cooper在1965年時曾跟貝納德共事過,在一次的查房中,面對一個末期心衰竭的病人,貝納德回過頭來跟Cooper說「What this patient needs, of course, is a new heart.」而這也是第一次讓大家感覺到貝納德對心臟移植的野心,在1967年,貝納德花了三個多月去跟進行腎臟移植的醫師學習有關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然後又跑到維吉尼亞州的醫學院找心臟外科主任Richard Lower,因為他進行了狗的心臟移植,回到南非開普敦後,他為了增加自己在移植免疫抑制藥物使用的經驗,在開普敦先行進行了腎臟移植,而這個病人術後的情況特別的良好,以致於貝納德很自傲的說他是目前全世界進行腎臟移植手術的外科醫師中,唯一一個成功率高達百分百且讓病人成功和移植腎存活二十年的外科醫師,當然,事實上是貝納德這輩子只做過那一次腎臟移植。

在1967年的12月2日到3日的那個晚上,貝納德進行了全世界第一例人類對人類的心臟移植 (註: 1964年時,James Hardy在密西西比大學進行了猩猩對人類的心臟移植,但是猩猩的心臟還是沒能救活病人,病人後來死在手術台上。) 事實上,貝納德原本可以再更早的日子裡進行第一例的心臟移植手術,但是當時的捐贈者是黑人,而受贈者是白人,貝納德擔心這樣的黑心種到白人體內會害他被南非政府批判,於是他多等了一些時日,終於讓他在12月2日等到一個因車禍腦死的年輕白人女性Denise Darvall,貝納德為了避免爭議,他邀請了國家醫療法律部門的醫療檢驗員進到開刀房,當捐贈者的呼吸器被關掉時,捐贈者的血壓迅速下降且心臟開始停止,當這醫療法律部門的鑑識人員宣布捐贈者已死之後,貝納德跟他的團隊才開始摘取心臟,然後將這顆年輕白人女性的健康心臟移植到另外一位53歲的白人Louis Washkansky,手術相當的順利,術後一開始的恢復也相當令人驚豔,病人的心臟功能恢復良好,徹底該善了病人原本水腫的問題,然而在術後的第12天,病人的情況惡化,兩邊的肺臟開始出現了浸潤,貝納德跟他的團隊無法判定這是因為排斥反應還是感染造成的 (當時還沒有做心臟切片的技術跟想法) ,更慘的是他們二選一還選錯了,他們認定是排斥反應,因此加重了免疫抑制藥物的劑量使用,然而最終因此加速了肺炎的進展,最後Louis Washkansky在術後第18天過世了。

但是貝納德並沒有因此挫敗灰心,在一個月過後,也就是1968年的1月2日,貝納德又選了一個受贈者,是當地的牙醫師,59歲的Philip Blaiberg成了全世界第二個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人,但他卻是全世界第一個活著走出醫院的心臟移植病人,最後他了19個月後死亡,死後解剖顯示移植的心臟有著嚴重且廣泛的動脈粥狀硬化,懷疑是慢性排斥引起的現象,後來這一個現象也被視為移植術後第一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後來貝納德在1967年到1973年總共為十個病人進行了心臟移植,其中有一個病人因此多活了23年。

在1973時,貝納德長子的網球教練接受了貝納德的心臟移植手術,但是捐贈的心臟跳得不是很好,最後他長子的教練死在開刀房裡,貝納德走出開刀房跟這教練的孩子宣布這個不幸的消息,沒想到這年輕人回答說「Then why didn’t you put back his old heart? At least that kept him alive. 那為什麼你不把他原本的心臟放回去,最少讓他活著。」這句話震驚了貝納德,他開始思考,可不可能在保留原本的心臟下,在植上一個輔助性的心臟,於是他命他的團隊成員Jaques Losman去研發異位性心臟移植的技術,在保留原本心臟的情況下,將捐贈者的心臟植入肺腔內來輔助原本功能不良的心臟,而他們也成功了,因此就出現了有些病人身上有一顆以上的心臟,就像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就有一個心臟移植病人身上有五顆心臟的新聞。

貝納德在1983年,也就是他61歲的那一年,因為厭倦了那高壓和忙綠的臨床生活,加上風濕性關節炎讓他的關節疼痛不已,他決定退休,繼而開始了他作家的生活,他寫了幾本小說,也寫了自傳,也為報章雜誌寫專欄。

Dr. Cooper這樣來推崇貝納德的成就,他引用美國的諺語「A man is not dead until the last person who remembers him dies.」意指一個人的死亡並不算真的死亡,除非連記得他的最後一個人也死了,那他才算是真的死亡,而貝納德在這樣的定義下,將會活得很久很久很久。

沒有留言: